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大运河将为成世界文化遗产

燕赵都市报  2014-06-01 06:39

[摘要] 6月15日至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将被决定是否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月15日,由齐鲁晚报发起,本报与北京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等六家媒体参与,多位大运河专家同行。

6月15日至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将被决定是否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月15日,由齐鲁晚报发起,本报与北京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等六家媒体参与,多位大运河专家同行,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提供支持的“徒步大运河穿越古今接续文明”考察活动启动,此后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一行从通州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考察相关18个地级市。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参与了这次考察报道活动的部分行程(河北段),一同关注千年大运河。

谢家坝,一位乡绅的善行印记

夏日的正午,记者一行来到沧州市下辖的东光县连镇五街大运河畔。

大运河上的谢家坝就在五街的旁边,一条巡堤的水利公路将村庄与大运河隔开,村庄显得有些低矮。此时正是午休时节,家家门户关闭,行人稀少,村庄、运河以及新近树立的“中国大运河谢家坝申遗点”的碑文,都显得格外静谧。

巡堤路两旁的垂柳静静地等待着风,河床长满了青草,河底是一湾浅浅的绿水,几只喜鹊在河边饮水、嬉戏,挥动着黑白相间的美丽翅膀。河流的对岸,是葱茏的麦田与大片的果园,好似一幅田园的水墨画。

当地不久前刚刚下过了一场雨,河里的水,多是两岸自然汇集,虽然不多,但是比较干净。

浅浅的河水,满目的新绿,映衬着古老的谢家坝。土黄色的古老坝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沧桑而壮丽。

谢家坝就在南运河的东岸一个拐弯处。遥想当年,涨水的运河,上游的来水轰隆隆地冲击着右岸,大坝坚实地护佑着坝下的村庄。

大坝的上半部分,多保持着当年的原始模样,都如土色的岩石般坚硬,用手抠,抠不动分毫。

坝底部分,刚刚经过了整修,材质、颜色与原坝体统一,陪同记者采访的县文保所所长李天峰介绍,原来底部的坝体多出现了窟窿、缺口,省文保部门按当年的工艺进行了修补。

当地的老人许多人都知道谢家坝的典故,这是一段“吃了上万斤糯米”的坝体。

史料记载,因处于运河来水冲击的弯道处,历史上洪水在此次曾多次决口,连镇一代的居民深受其苦。清末,一名姓谢的乡绅,带头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汤,最后撇去糯米,再将白灰与泥土用糯米浆混合,逐层夯筑,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

糯米浆拌灰土,这是中国建筑中古老的工艺,一般用于城墙壁垒。李天峰说,这比现在的水泥要结实得多。文物部门维修时,要打一些处理过的竹签子进行连接,但砸不进去,只能用电钻钻,硬度如同钻在石头上一样。

整个坝体长235米,厚3.6米,高5米,总面积1175平方米,这在当年的运河水丰水时,是一项非常巨大也非常艰难的工程。

谢家坝修成后,一百多年里,再也没有决口,当地有老人讲,糯米浆拌的灰土的特点是水越泡越结实,如果最近几十年运河没有断流,谢家坝可能还要完好。

李天峰说,文史部门曾寻访过谢家后人,都知道其祖上有过这样一件善举,但更详细的情况都无记忆了。

华家口夯土坝,被记住的知县王为仁

从谢家坝沿河道弯弯曲曲南行30公里,西岸便是衡水市景县安陵镇华家口,华家口也有一道糯米大坝,糯米大坝的规模与谢家坝相当,坝体长约255米,高8米,坝顶平均宽度9.5米,堤坝夯筑工艺与谢家坝相同。

这两个相距很近的堤坝,如今都是河北省大运河段的申遗点,它们的建造时间也在同一个时期。

晚清时期,这一河段经常决堤崩口,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华家口多次被毁。1911年(清宣统三年),当时的景县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了这一大坝,也是最底部原土层打木桩,然后毛石打垫层,垫层之上三七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每层厚20厘米左右。自大坝修好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华家口再也没有决堤受灾的记录。

早年有德政碑,详细记录了修坝的情况,现碑已无存。

谢家坝、华家口夯土坝,两座糯米大坝遥相呼应。老人们讲,运河曾有“铜底、铁帮、运粮河”之说,铜底就是指运河的河底都是胶泥,铁帮就是指的这两段大坝。

为了申遗,2012年,华家口夯土坝主坝体进行加固维修,历时三个月,耗用百余袋糯米。过程与谢家坝如出一辙。

“为民保障无穷利,居者宁思作者艰”,这是一名佚名的诗人遗留在《景县新志》中的诗句。

一百年过去了,令人惊讶的是,当地的许多老者还记得当年的县令王为仁的名字,这是他们的父辈,口碑相传,记录着当年的德政。在清王朝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最后时刻,一个地方官主持了这样浩大的工程,实属不易。

当地的领导告诉记者,县里已经围绕华家口夯土坝,做了整体的保护、旅游规划,如果申遗成功,这对有着景州舍利塔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县,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

国内外考古界的专家一致认为,谢家坝和华家口这两段大坝,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同时也为研究清末的夯土技术及南运河段险工护岸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实物资料。

八十多道弯,最原生态的大运河段

河北省文物局大运河申遗项目负责人孙晶昌介绍:从东光谢家坝,到山东德州四女寺,是南运河上一段作为申遗点的河段。

沧州市文物局郑志利对记者介绍,河北段有83.2公里,其中大部分在沧州境内,谢家坝到吴桥第六屯72.2公里,华家口夯土坝也在这一段河段上。进入德州市后,不远又与衡水市故城县临界,河段长11公里。

这一段河段能够入选,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持了原始风貌,因为当地县城没有在运河附近发展,基本没有改造;二是弯道,明显的大弯竟有三十多个。

从北向南走,两岸河滩地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其中的河道弯弯曲曲,有九曲回肠之感。运河的弯道形成大多是人工所为,这些弯曲设置减缓了水流,保护了航船的平稳,减少了堤坝的受力,自古有三弯顶一闸之说。

吴桥县文保所长杨双印说,这一段河道南北地势相差较大,所以弯道就设置得比较多。

弯道多,所以河堤外的河滩地就留得宽广,狭窄处两侧仅留道路,宽广处可距一两公里。“大块风光,春畴一生,满目从容。桂棹初摇,牙樯始立,淑色烟笼。堤边对对宾鸿,村庄里,安平气融。乐志情深,读书意远,与古和同。”这是1750年,康熙南巡经过这一段大运河时填写的词。二百多年过去,两岸的风貌如旧,水彩画一般。

河底只有一点自然汇集的雨水,露出河床宽阔,成了当地天然的牧场,一群羊在牧人的引领下缓缓移动,记者上前与牧人攀谈,牧人叫辛月升,是第六屯的,今年50岁。

辛月升说,听说了“申遗”这个事情,但详情不知。守着大运河,这些年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变化,“我小的时候,这里还走船,一个火轮拖着几条货船,可好看呢”。

不变的是河床,变化的是河水。景县安陵乡华家口村70岁的老汉焦维新对记者说,上世纪50年代,大运河还经常发大水,河水最深有十几米,每年六月初三到九月初三,这是防汛护堤的时刻,500米一个防汛屋,各村抽调的民夫昼夜看守,吃饭都是村庄里或肩挑或用牲口拉车送来。每到大水来时,当地人用砍伐柳树头倒挂在堤坝上减少冲击。“上世纪60年代河水还很大,这一代的老百姓拉船当纤夫的很多,那时候除了这个,没有地方打工。”焦维新说,这四五年,夏天能积一点雨水,每年11月到第二年1月,引黄入津的水也从这里过,情况好多了,河里还生长着大量的鱼。我们老百姓都盼望着申遗成功,那样大运河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石家庄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